
【黨史學習】開辟平南抗日根據地
編輯:admin 時間:2023-02-21 06:38
北平往南,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在被平漢鐵路和永定河分隔的三角地帶內,無險可守,歷來是交戰雙方拉鋸膠著的地區。盧溝橋事變后,這一帶很快被日軍占領。冀中抗日根據地開辟后,北上支隊曾經短暫進入平南地區,但是沒有站穩腳跟,1942年前后又被迫撤出。
1943年8月,華北八路軍度過了最艱苦的時期,中共冀中十地委作出決議,向敵后之敵后進軍,開辟平南,鞏固擴大抗日根據地。此次開辟平南,在黨的一元化領導下,黨政軍統一行動,以武力為開路先鋒,各項工作密切配合,在日偽的肘腋之下插入楔子。冀中十地委成立了中共平南工委和十一專署平南辦事處,蘇玉振任工委書記,劉廣鈺任辦事處主任,第43區隊政治委員劉立甫兼工委軍事委員。
當時的平南是日偽長期統治的“模范治安區”,敵人在這里有著極為嚴密的軍事、政治和經濟統治。鐵路沿線和交通要道有重兵把守,廣大鄉村也是據點林立,大小村莊成立有偽武裝自衛團,基層保甲組織十分健全。群眾對八路軍也不十分信任,這就給開辟平南根據地增加了困難。
九十月間,先遣部隊先后襲擊了永定河北岸的大押堤據點和榆垡據點,并對南各莊、白家務、舊州、禮賢等據點展開政治攻勢。在軍事打擊、政治爭取下,偽軍、偽組織有的表示中立,有的表示暗中幫助八路軍,農村開始出現了“兩面政權”,一些村子歡迎八路軍隱蔽入駐,一些村子表示愿意供應給養。宛平、良鄉、涿縣交界地帶有一股綠林武裝,擁有30余支槍,在八路軍爭取下愿意抗日,服從指揮,被授予“平南抗日先鋒隊”稱號,成為八路軍的外圍組織,增強了開辟平南地區的武裝力量。
1944年1月下旬,十地委第43區隊進駐平南地區的興隆場,隨后封鎖村莊沒收偽自衛團的槍支,對村民展開抗日宣傳。但是行動很快被發現,附近據點的幾百名日偽軍立刻從東、南兩側向區隊發起了進攻。一個大隊100余人的兵力與日偽軍對峙了一天,一直堅持到天黑才得以突圍轉移。這次的損失使平南領導認識到,在敵強我弱的敵人心臟地區開辟根據地,靠硬打硬拼成本太高。于是,平南工委領導決定改變斗爭策略,采取分散隱蔽開辟根據地的辦法。
平南工委兵分兩路,工委書記蘇玉振和委員兼敵工部部長徐濺帶第43區隊一個連在平大公路以東,平南辦事處主任劉廣鈺帶第43區隊一個分隊在平大公路以西,分別開辟隱蔽根據地。
平南工委首先在安次、大興、永清交界地建立了第一聯區,對這一帶的貧苦群眾實行“小本貸款,生產自救”,而后又實行“合理負擔”,規定人均1畝地以下者不負擔賦稅。經過一段時間工作,平南工委在積極分子中發展了一批黨員,并在村莊中建立了共產黨支部。宛平縣南各莊鄉開明紳士夏贊亭在當地頗有聲望,曾經幫助過八路軍。平南工委來到后又與他重新建立了聯系,夏贊亭積極支援八路軍,為開辟平南貢獻了力量。
在敵后開展抗日斗爭,要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還應盡量爭取到各級偽政權內部人員的配合。蘇玉振利用朱家務偽保長與大辛莊偽大鄉鄉長趙子儒的關系,積極爭取趙子儒同意在該鄉秘密開展抗日工作。工委黨政干部分工包村,在這一帶建立了“兩面政權”,成立了平南第二聯區。
工委委員劉廣鈺帶第43區隊一個分隊和平南抗日先鋒隊活動于平大公路以西的涿縣、良鄉、宛平一帶,不久,通過團城辛莊“堡壘戶”徐風舞爭取了西里河偽大鄉鄉長李春仁,使工作迅速向石柱子、楊各莊、佟家務、半壁店一帶發展,相繼開發了涿縣碼頭區、良鄉窯上區、宛平龐各莊等地區接著又結識了涿縣長安城的張成山,通過張成山又與涿縣碼頭鎮偽警務大隊長裴宏遠建立了聯系。裴表示他身在曹營心在漢,暗中幫助軍隊做抗日工作。趙村聯保主任宋雅齋、石垡聯保主任賈秀山、河西陶營村保長王漢池及宛平縣三區高各莊偽大鄉鄉長韓天經都是當地有一定勢力的人物。工委經過不斷試探,對他們曉以民族大義,宣傳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爭取他們幫助抗日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開拓,平南工委在長安城、屯子頭、南北蔡、韓營、窖上、孔家鋪、劉家鋪、石垡、趙村、南莊曹各莊等十幾個村子建成了抗日堡壘村,還在平大公路以西、水定河兩岸建立了第三、第四聯區。
在開辟平南根據地的過程中,第10軍分區及平南工委一方面堅持政治宣傳爭取和發動群眾,另一方面還抓住時機運用武裝斗爭,打擊和震懾日偽軍,顯示共產黨八路軍的實力,為建立和鞏固根據地提供堅強后盾。
首先是拔除日偽據點,打擊日偽勢力,拓展根據地。1944年4月,第十軍分區司令員劉秉彥帶第43區隊兩個連來到平南,駐進長安城。剛好榆垡偽軍四五十人到永定河兩岸求賢莊、辛莊一帶“掃蕩”。為了打擊日偽的囂張氣焰,劉秉彥決定消滅這股日偽軍,以一個連部署在永定河西大堤、一個連作為預備隊,平南抗日先鋒隊隱蔽地繞過永定河,遷回到日偽后方。待其進入埋伏圈后,西大堤的部隊突然發起進攻,日偽軍突遭襲擊,倉皇向東撤退,平南抗日先鋒隊已抄了其后路,日偽軍腹背受到攻擊,我方斃傷日偽20余人,其余繳械投降,僅30分鐘就結束戰斗。這一戰斗打出了八路軍的威風,震懾了日偽軍,鼓舞了群眾,迅速打開了局面。
其次是開展“單打一”斗爭,打擊頑固不化、甘心賣國的鐵桿漢奸。龐各莊區據點的偽警務聯隊副隊長是個鐵桿漢奸,整天通著老百姓給日本人交花生仁,哪村稍有息慢,他就把人抓到據點里吊打,不少人被他活活打死。為了保護群眾利益,工委提出一個口號是“專打要花生仁的”。一天,工委得知這個鐵桿漢奸又要到集鎮上巧取豪奪,便派偵察員高風陽、張萬鵬兩人化裝成趕集的老百姓,在集上射出一顆“花生仁”將他送到了地下。青云店偽警務隊中隊長王瑞增,外號“王驢子”,是當地一霸。他依仗日本人的勢力,狐假虎威,敲詐勒索,無惡不作。于是,工委派高風陽等人在集市上把他當場處決。工委還用“掏窩子”的辦法派敵工干部到榆垡據點,抓住大辛莊偽鄉長和朱家務偽保長,以第十一專署平南辦事處的名義公開將他們處決,并發布公告,向群眾宣布他們的罪行。
這幾次懲奸鋤惡行動對偽軍的震懾很大,起到了殺一儆百的作用。偽軍小漢奸不敢公開作惡,不少人偷偷地向八路軍報告消息。禮賢據點有個偽軍班長崔志信,上司要他到安定車站修機槍,他事先通知了八路軍。于是八路軍在路上設伏,槍一響他就立刻扛著機槍投降了,使八路軍獲得一挺十分珍貴的機關槍。冀中第10軍分區地委為此專門頒發了獎狀。
開展反收槍斗爭,打擊日偽在平南的統治基礎。原來平南各村都有對付八路軍的偽自衛團。開辟平南根據地后,八路軍收編了很多自衛團為我所用。日軍發現這些自衛團不但不打八路軍,有的還為八路軍辦事。日軍在白天召集各偽鄉、保長開會,規定收槍的時間和地點。八路軍則在夜間召集他們研究對付的辦法。面對游擊區敵強我弱的形勢,當時決定:一是派八路軍到村里收槍,然后鄉、保長再到據點作假報告,說槍都被八路軍收走了;二是由鄉保長往據點送槍時,八路軍事先在半路埋伏好,鄉保長假裝被“打了伏擊”,然后向日偽報告槍在半路上被劫走了;三是在我力量比較強時,對猶豫不決的鄉、保長采取強行繳槍的辦法。
8月,第三聯區偵察到,在反收槍斗爭中,被日偽收去的部分槍支存放在長辛店偽警察署院內。平南辦事處主任劉廣鈺和第43區隊副區隊長冰野決定奪回這批槍支。43區隊派出兩名偵察員,由偽大鄉長韓天經帶領到長辛店,住在偽縣政府任職的韓天存家,把日偽的情況摸清楚了。8月25日夜間,冰野、劉廣鈺率領3連渡過小青河到達長辛店,沖入警察署后院。幾名偽警察毫無防備,戰士們迅速消滅了20多個試圖反抗的偽警察。在此次戰斗中,3連繳獲了500多支長短槍,充實了根據地人員的裝備。這次戰斗的成功對反收槍斗爭影響極大,不少偽自衛團和地方大戶紛紛將槍支主動上繳給八路軍。例如,朱崗村張文生父子把藏有的一挺捷克式輕機槍送到了辦事處。通過持續3個月的反收槍斗爭,平南工委共收繳各類槍支1000余支,不僅充實了八路軍的裝備,還打擊、拉攏了偽自衛團武裝,動搖了日偽在平南地區的統治基礎,爭取了抗日民眾,開創了平南抗日游擊根據地的新局面。
經過一年多艱苦的斗爭,開辟平南根據地的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根據地建立了一大批抗日“堡壘戶”,部分村莊建立了“兩面政權”,部隊和抗日工作人員也由完全秘密活動發展到半隱蔽半公開活動。為了適應形勢的發展,1944年10月,中共冀中第10地委和第10專署決定,中共平南工委改為中共平南縣委,平南辦事處改為平南縣抗日民主政府,蘇玉振為縣委書記,閻占彭為縣長(劉廣鈺調走)。5個聯區中都建有區小隊,還有抗聯會、農會、婦救會、青救會等群眾抗日團體。平南縣抗日政權的建立標志著平南已由敵占區變成了抗日游擊區。
至此,平郊抗日根據地將北平城陷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四面包圍之中。
來源:“學習強國”學習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