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史學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政治宣言
編輯:admin 時間:2022-12-13 06:07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莊嚴宣告: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二十大報告不僅宣告了黨的中心任務,還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特色與本質要求,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力量,宣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立場,指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正確方向,部署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黨的二十大報告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宣言書、動員令,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行動指南。
深化了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炮嚴逼之下,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為了追求民族復興的夢想,無數志士仁人上下求索,尋找出路。中國共產黨成立是一個歷史大事件,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進程中逐步認識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走現代化道路;中國的現代化必須走自己的道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這些特色概括為五個方面: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基于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入理解,黨的二十大報告把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概括為: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一概括深化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力量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力量,這是總結黨百年奮斗歷史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奮斗歷史得出的基本結論。
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就深切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中國必須建立自己的工業體系,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工業國。
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們黨曾設想用10到15年時間,把我國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并把工業化作為“一化三改造”的主要內容確立下來。在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我們黨明確提出了以工業、農業、交通和國防為主要內容的四個現代化任務。在1964年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作為四個現代化的內容明確下來,擘畫到20世紀末全面實現四個現代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對現代化的認識逐步深入。1979年,鄧小平在與當時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談話時,首次把四個現代化表述為“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即“小康之家”。到1982年黨的十二大時,鄧小平對中國式四個現代化更加深思熟慮,他指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并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來表達“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此后,我們黨逐步形成了實現現代化“三步走”戰略。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新的形勢,對現代化建設進程作出了新的戰略安排,提出到205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新三步走”戰略。黨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相協調的角度,把現代化的目標豐富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兩個大局”出發,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科學回答了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思想把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現代化建設過程之中,形成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目標,并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作出新的戰略安排。
從工業化到四個現代化、從四個現代化到中國式四個現代化再到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以鐵的事實證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擘畫了中國式現代化藍圖,開辟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謀劃了中國式現代化戰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領航人,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主心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全面堅持黨的領導。
宣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立場
堅持人民至上,是中國共產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立場。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立場,就要牢固樹立人民群眾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堅持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主體力量。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黨沒有自身特殊的利益,也不能有自身特殊利益,是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同時,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與普通群眾相比,具有更多的先進性。因此,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中,能夠起到領導作用。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強國,既是全體中華兒女的愿望,也是黨為之奮斗的目標。
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立場,就要牢固樹立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依靠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偉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億萬中國人民的事業,要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發揮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喚起人民的創造熱情,激發人民的力量投身于現代化建設事業中。
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立場,就要堅持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人民群眾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主體力量,主體力量的持續釋放、熱情的持續發揮很大程度上來自切身體驗。黨制定和執行路線方針政策要著眼于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指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正確方向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性質的現代化。現代化首發于西方資本主義社會,資本的逐利性、競爭性是推動現代化的自發力量,經濟社會發展失序、社會喪失公平正義、出現兩極分化等現象不可避免。中國式現代化是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中國式現代化就是要堅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運用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不斷增進全體中國人民的福祉。
中國式現代化是和平發展的現代化。一些國家的現代化走的是戰爭掠奪、殖民統治的道路,充滿了血腥罪惡,給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帶來深重苦難。中國式現代化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式現代化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中國式現代化,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部署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黨的二十大從戰略原則、戰略安排、戰略舉措等方面,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部署。
中國式現代化遵循的戰略原則。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須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必須堅持發揚斗爭精神。
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安排。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
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措施。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局面;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來源: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