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專題培訓班學習心得
編輯:武漢大學 時間:2019-11-20 10:46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經濟也是其中一個亮點。其中,報告首次提出了“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揭示了今后5年的經濟發展方向和目標,給予了很多啟示。
什么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經濟學專家的解釋表明,核心主要有四點。?一是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我國要在一些產業,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占領技術頂點,在新的產業革命過程中奪取曲線超越,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培育世界主導權。二是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有利于引導和激勵企業不斷升級,追求卓越,提高價值創造能力,真正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三是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企業可以根據社會需求升級的要求,及時淘汰滯后產能,解決過剩產能,不斷增加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服務業的供給。四是綠色低碳和節約高效。現代經濟體系應轉向技術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成為工業發展的根本途徑。襄陽與老工業基地建設“三線”城市,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也是當前必要和當務之急。如何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呢?十九大報告也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
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著力于物理經濟。創新能力不強、實體經濟不現實、金融不現實、人才結構失衡等,已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大問題。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經濟發展的重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技術、資金和勞動力是支撐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重要因素,要優化制度環境,實現實體經濟與三大因素的協同發展,推動實體經濟沿高質量軌道發展。
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著眼點放在改革創新上。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推動力,是建設現代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只有革新者進,革新者強,革新者勝,國家強,科學技術強。?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更新產業布局,推進產業研究的結合,不僅形成產業規模,還提高產業質量。
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把主攻點放在供方的結構性改革上。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提高質量第一、優先利益的經濟質量和利益,必須深化供方結構性改革的實施。發展先進制造業,在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等領域,爭取超越曲線,提高國際競爭力。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特別是深化“管理服務”改革,優化商業環境,實現供求動態平衡,創造體制環境。優化創新環境不僅要促進政府、大學、研究機構和企業的創新投入,還要提高研發人員的創新積極性,推進高等教育改革,培養更多創新人才,形成我國人才的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