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踐行群眾路線 開展黨建幫扶
編輯:武漢大學 時間:2019-08-15 17:56
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緊緊圍繞建立“6+1”聯系包幫機制的決策部署和扶持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堅持“統籌城鄉、連片推進、精準實施、全域扶貧”的工作思路,按照“業興、家富、人和、村美”幸福美麗新村的發展要求,以深化“6+1”聯系包幫機制為切入點,扎實推進精準幫扶,加快定點聯系的村合作社建設的步伐。
行村鎮衛生院在定點聯系的村——行村鎮項家村開展新一輪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三年幫扶活動,部門包村、干部幫戶,整合資源、集中力量、合力攻堅,提升幫扶實效。堅持強基固本,把興辦合作社與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協助村黨支部加強村級組織建設,不斷提升村級組織服務改革、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協助發展壯大主導產業,建立農民穩定增收長效機制。推動農村產權、城鄉戶籍、城鄉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激發農村內在動力和發展活力。以提高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發展能力和脫貧致富和出發點和落腳點,實行包村干部“6+1”聯系幫包機制等方式,協調智力幫扶和技術幫扶,協助發展脫貧致富項目,幫助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具體困難和問題,切實增強村集體合作社的自身發展能力,爭取用三年的時間將村集體合作社辦出成效。
包村干部每月到幫扶村調研指導工作不少于1次,包村干部要吃透村情民意,做到黨員干部、村民代表、致富能手、貧困戶、信訪戶“五必訪”。要結合部門職能,積極為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示范村提供資金、資源、技術等支持。要充分發揮帶頭作用,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因村制宜研究確定“強村36計”集體增收項目,積極推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工作,創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集體增收、群眾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