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史學習】中國共產黨延安歷史——紅軍東征戰役的勝利(七)
編輯:admin 時間:2024-08-23 05:19
劉志丹烈士的犧牲,是西北革命根據地的重大損失,也是人民軍隊和中國革命的重大損失。
劉志丹犧牲后不久,國民黨中央軍和晉綏軍加強了對東征紅軍的堵擊和進攻。1936年4月底,國民黨軍第十三軍湯恩伯部進入陜北“圍剿”西北根據地。第四師王萬齡部守護宋家川至綏德公路交通,第八十九師王仲廉部集結在綏德城關附近。與此同時,閻錫山所部的一個師又一個旅,協同陜北高雙成的第八十六師、高桂滋的第八十四師。采取堡壘政策,向西北革命根據地的東北部進攻。張學良的東北軍和楊虎城的第十七路軍也分別向西北革命根據地的西南部和南部進攻。寧夏馬鴻逵、馬鴻賓各一部則陳兵陜甘邊界地區,防堵紅軍西進。
在此情況下,毛澤東、彭德懷于1936年4月28日致電周恩來、林彪、聶榮臻、徐海東、程子華、葉劍英、楊尚昆,決定紅一方面軍主力西渡黃河。電報指出:“方面軍在山西已無作戰的順利條件,而在陜西、甘肅則產生了順利條件,容許我們到那邊活動,以執行擴大蘇區、鍛煉紅軍,培養干部等任務。另一方面,則粉碎賣國賊擾亂抗日后方計劃,亦是當前的重要任務。”
從5月2日起,紅一方面軍主力開始西渡黃河,回師陜北。到5月5日,東征紅軍全部西渡,在延長、延川一帶休整。東征紅軍回師西渡時,紅三十軍參謀長楊森率兩個連擔任后衛。在完成掩護主力部隊渡河的任務后,楊森在三交鎮遭到國民黨軍重兵包圍。在突圍戰斗中,楊森壯烈犧牲在黃河岸邊,年僅28歲。
5月2日晚,毛澤東從清水關西渡黃河,于5月4日到達楊家圪臺村。5月5日,毛澤東起草了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中國人民紅軍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的名義向全國各界發出的《停戰議和一致抗日通電》。
5月5日這一天,毛澤東和彭德懷致電各兵團首長,下達工作方針,規定:以十天為教育部隊、總結經驗及準備新行動的時間。“政治上解放與鼓動的基本口號:反對賣國賊蔣介石搗亂抗日后方,粉碎賣國賊對陜甘寧蘇區的進攻,猛烈擴大抗日根據地陜甘蘇區,爭取迅速對日作戰。”還規定:在十天內由軍委召集一次方面軍團以上干部大會,由軍團及軍召集一次慶祝勝利并追悼劉志丹同志大會。
來源:學習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