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史學習】朱德重視科學技術
編輯:admin 時間:2023-10-31 06:08
在黨的第一代集體中,朱德沒有分管過科技工作,但他始終把科技與民族的復興、國家的富強和國防的強大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在思考戰略問題時表現出強烈的科學意識,對具體工作持有求實的科學態度,研究問題體現出執著的科學精神。
注重讓科技服務中心大局
朱德深刻理解科學技術在革命和建設中的巨大作用。早在1931年,他已經注意到把技術與戰術結合起來,他提出:“紅軍在戰術方面必須超過敵人,在技術方面必須努力學習使用新式武器的知識,以便我們從敵人中間得到新式武器時,一到手就知道如何使用。”10年后,朱德撰寫了《把科學與抗日結合起來》,闡述科學與抗戰建國的關系,指出:“自然科學的進步,工農各業的發達,生產能力的提高,富源的開發與正確利用,實業的正確管理,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充實我們的力量,充實軍隊的戰斗力,使人民獲得富裕的生活,提高人民的文化程度與政治覺悟,來取得抗戰的勝利,建國的成功。誰要忽視這個力量,那是極其錯誤的。”朱德號召:“現在中華民族正處在偉大的抗戰建國過程中,不論是要取得抗戰勝利,或者建國的成功,都有賴于科學,有賴于社會科學,也有賴于自然科學。”“我們還要努力前進,把科學與抗戰建國的大業密切結合起來,以科學方面的勝利來爭取抗戰建國的勝利!”
新中國成立后,科學技術有著更加廣闊的用武之地。朱德認為,全中國的人民正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著巨大的經濟建設,這些工作迫切地需要科學,今天中國自然科學工作的目的是很明白的,就是要與全國人民正在進行的經濟建設、文化建設與國防建設密切地配合,這樣的工作態度才是對人民負責的工作態度。他主張新中國各方面的建設都需要科學技術,工業需要科技,農業也需要科技,各行各業都需要科技,依靠科技。
朱德不僅口頭上宣傳科學技術的重要作用,還經常深入基層,訪問工廠、科研院所,直接和工程師、專家、技術人員接觸,進行調查研究。他雖年屆高齡,仍風塵仆仆,不顧辛勞,從白山黑水到海角天涯,從東海之濱到西北高原,從內蒙草原到天山南北,每到一處,他都特別關心科技事業。他對新興的電子工業尤為關懷,從1957年到1963年,他先后8次視察7個電子企業,其中天津無線電廠還去了兩次。1958年4月23日視察南京無線電廠時,他對總工程師說:現在世界上無線電技術發展得多么快啊!你稍慢一步就趕不上了。你趕人家,人家也在進步。所以一定要急起直追,一刻也不能松懈。我們要盡量比他們干得好、干得多。舊中國老是受帝國主義欺侮,就是因為科學技術落后。比起帝國主義國家來,我們人多,資源又豐富。如果我們把科學技術搞上去,帝國主義就不敢輕舉妄動了。朱德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不僅為中央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對廣大工人、技術人員、科研人員更是極大的鼓舞,使他們堅定信心,努力攀登高峰,把科學技術提高到接近或超過先進發達國家水平。
注重加強國際合作交流
朱德密切注視國際形勢和世界科技發展的趨勢。20世紀中葉,世界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科學技術對國民經濟總產值增長速度的貢獻,已從上世紀初的5%—20%上升到50%。朱德對此有深刻的把握,要求我國科技人員不失時機,抓緊學習,迎頭趕上,為我所用。
1955年8月,他率團出訪朝鮮,年底至1965年初,又率團訪問蘇聯及羅馬尼亞、民主德國、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東歐各國和蒙古;1957年接待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他利用出國訪問和國家外事活動,實地考察和了解國外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情況和趨勢,了解國際局勢和國外科技發展的第一手資料,并得出一些重要經驗。出訪東歐6國期間,朱德常說:“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在立足于自力更生的基礎上,還要積極爭取外援,注意學習兄弟國家的先進經驗,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和設備,請外國專家到我國來工作,這樣可以加快我們的建設步伐。”
朱德認為,現在一切生產都是世界化的,我們需要他們的,他們也需要我們的,我們不僅要同蘇聯及一切民主國家做生意,還要同日本、美國做生意。他還多次強調:現在的經濟是世界化了,不能關起門來。要提高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朱德認為要和國外先進的國家比,用國外高新技術標準來衡量自己:對比是個好辦法,要和國外的比。否則只在國內比,矮子里選高的,結果還是不高。
為了引進國外高新技術,朱德還動用了自己的稿費買進大量最新的國外科技圖書資料。1958年2月,中國駐民主德國大使館請示:“朱德副主席在我館存稿費95008.30馬克,已有兩年之久,此款如何處理?”原來這是美國進步作家史沫特萊《偉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時代》一書的稿費,作者病逝前留下遺囑,要將此書稿費全部交給書中主人公朱德將軍。朱德當即在使館報告上批示:“買自然科學冶金科學新書、化學新書寄回!”大使館就用這筆巨款買進大量國外最新科技書籍,全部分給國內各大圖書館和有關科研單位。
注重關鍵技術與應用
作為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特別關心科學技術在軍隊建設上的應用。
紅軍創建以來,朱德就十分注意加強紅軍的科學技術建設。首先是在紅軍中建立無線電臺。第一次反“圍剿”勝利后,朱德把俘虜過來的無線電技術人員迅速組織起來,利用繳獲的一部收報機和一部15瓦的無線電臺,創立起第一個無線電通訊大隊,后來又主持了紅一方面軍第一期無線電通訊訓練班,從各部門選調一批學員參加學習,培養更多的無線電技術人才,從此紅軍建立起第一支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的電訊隊伍。
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為國防現代化建設提出了更加迫切的任務。朱德要求通過教育創辦正規的軍事院校來提高部隊的文化和科學技術水平。在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的第一次會議上,朱德強調:我們要很好地學習軍隊現代化的科學知識,學習陸海空軍聯合作戰的方法和技術。朱德提出“技術決定一切”,人民解放軍要“精心研究科學技術”的號召。他在空軍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空軍能不能建設好,掌握技術是關鍵。在一定的意義上,技術決定一切。如果我們別的都好,就是技術不好,那也不能完成任務。空軍作戰的勝負,有時往往是一分鐘一秒鐘的事情。只有掌握了技術,才能戰勝敵人,不然就要為敵人所打敗。因此,所有的人員都應當學會技術。”朱德還認為政治工作是提高技術的保證,他要求“大家要以黨性保證,全心全意地鉆研技術,達到專業化”。
朱德密切關注世界尖端科學技術,十分重視發展尖端武器原子彈和導彈。他曾在出訪后寫給黨中央的報告中說:現在世界處于工業技術革新中,必須運用世界最新的科技成就,提高技術,對此我們必須十分重視。他提出要發展尖端武器、搞原子彈和導彈的主張,得到周恩來的肯定,周恩來說:“朱老總講得好。你有了兩彈(原子彈、導彈),人家對你就不同了。這對科學技術有好處,尖端和基礎是有密切關系的。”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