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
編輯:admin 時間:2023-09-27 06:44
準確把握鄉村產業發展的著力點,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不竭動力。
現代農業及相關產業延伸配套、功能拓展形成的鄉村產業,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基礎。產業振興是農業現代化的有力抓手,是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是城鄉融合發展的有力支撐。
始終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科學合理優化鄉村產業布局,拓展鄉村產業鏈條,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為建設農業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積極延伸和拓展農業產業鏈,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這一重要論述,不僅強調了產業振興的重要意義,而且明確了鄉村振興的核心任務和關鍵舉措,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根本遵循。把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到實處,就要準確把握鄉村產業發展的著力點,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不竭動力。
產業振興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夯實國家安全基礎,都離不開農業發展。”現代農業及相關產業延伸配套、功能拓展形成的鄉村產業,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基礎。
產業振興是農業現代化的有力抓手。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農業仍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短板,農業生產效率不高、比較效益低、競爭力弱等問題較為突出。鄉村產業振興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有利于全面提升農業規模化、科技化、市場化、國際化、信息化、標準化水平,全面提高農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產業振興是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三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促進農民增收、增進農民福祉。產業振興讓農民更多參與產業鏈各環節分工和價值增值,有利于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構建農民增收長效機制,激發鄉村內生發展動力。發展壯大鄉村產業還能吸引更多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帶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入,提升鄉村建設水平。
產業振興是城鄉融合發展的有力支撐。城鄉經濟循環是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發展鄉村產業,挖掘鄉村多元價值,有利于更好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升級的消費需求,加快形成城鄉一體的大市場。推動產業振興,著力構建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有利于吸引更多生產要素向鄉村回流、集聚,進一步釋放鄉村消費和投資潛力。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發展質量
穩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河北是糧食主產省,要持續鞏固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堅決守住糧食安全這條底線。要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實現種源自主可控,強化農機裝備、農田水利、農業防災減災等物質裝備和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現代農業發展根基。
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特色是現代農業的重要引擎。河北地貌類型復雜多樣,發展現代農業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宜林則林,全方位多途徑開發大農業資源,培育發展各具特色的農業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立足鄉土特色和自然資源稟賦,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在農業大門類下精準選擇細分產品,大力培育糧食、蔬菜、水果、乳品、肉類、水產等特色優勢產業,打造更多“單品冠軍”,形成“小產品、大產業”良好發展格局。
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轉變,關鍵靠質量。要強化現代農業科技支撐,構建梯次分明、分工協作、適度競爭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要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建立健全農業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廣泛推行綠色生產方式。要實施品牌強農戰略,加強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和管理,支持培育品質優良、特色鮮明的區域公用品牌,建立完善的品牌培育、發展和保護體系。
延伸拓展產業鏈條,擴大全產業鏈增值空間
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河北擁有良好的農業生產體系和食品工業體系,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潛力巨大。要推進農產品多元化開發、多層次利用、多環節增值,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要豐富加工產品,積極發展中央廚房、主食加工、凈菜加工等新型業態,滿足消費者多樣化、便捷化需求。要做大做強產業化龍頭企業,對接京津消費需求,提高農產品加工業精細化、標準化、高端化水平。
著力發展農產品流通業。河北是京津重要的“菜籃子”和“后廚房”。要加強農產品銷售流通體系建設,打造農產品儲藏、清洗、分揀、烘干、保鮮、包裝產業鏈體系和現代冷鏈物流體系,形成從產地到餐桌的綠色、便捷、安全的農產品物流通道。要推進農產品流通企業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精準對接,采用訂單農業、產銷一體、股權合作等模式,構建長期穩定的農商關系。要加快構建京津冀一體化的農產品流通體系,讓更多“冀產”優質農產品進入京津市場。
積極發展縣域富民產業。縣域富民產業是靈活多元、農民參與度高的產業體系。要完善縣鄉村產業空間布局,提升縣城產業承載和配套服務功能,增強重點鎮集聚功能,引導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縣域梯度轉移,培育打造縣域特色產業集群。要整合縣域內農產品種植養殖、加工、物流、包裝、銷售等諸多環節與各類資源,建設產加銷貫通、貿工農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縣域特色產業增長極。
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激發鄉村產業新動能
優化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業。河北環繞京津,擁有豐富的鄉村文化和旅游資源。要著力打造京津游客休閑目的地,依托田園風光、綠水青山、村落建筑、鄉土文化、民俗風情等資源優勢,積極發展田園養生、農耕體驗、民宿康養等休閑農業新業態,實現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化、集群化發展,讓“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為新時尚。
大力發展鄉村服務業。鄉村服務業是同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便民產業。要順應農業現代化發展要求,積極發展農技推廣、農資供應、農產品營銷等生產性服務業,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現代農業經營水平。要著眼農村現代化發展需求,改造提升餐飲住宿、商超零售、養老護幼等鄉村服務業,打造功能完善的鄉村居住生活圈。
加快發展鄉村產業數字化經營。數字化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了新動能。要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在農業生產、加工、流通各個環節,加快互聯網技術應用與推廣。要擴大農村電子商務覆蓋面,完善農村購物網絡平臺,培育農商直供、直播直銷、個人定制等模式,推動農商互聯、產銷銜接。要積極發展定制服務、體驗服務、智慧服務、共享服務、綠色服務等新形態,探索“線上交易+線下服務”新模式,推動鄉村娛樂、健康、教育、家政、體育等傳統服務業改造升級。
健全完善體制機制,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
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產業振興的最終落腳點是促進農民增收。鼓勵支持一般農戶與合作社、龍頭企業合作,構建分工協作、優勢互補、緊密聯系的利益共同體。發展各具特色的現代鄉村富民產業,通過分紅、勞務報酬、收益分配等形式,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構建產權關系明晰、治理架構科學、經營方式穩健、收益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帶動農民增收。
創新要素保障機制。生產要素有效聚集是推進產業振興的基礎保障。積極培養新型職業農民,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支持城市優秀科技與管理人才下鄉入鄉。加大鄉村產業用地供給,將合理的農產品加工、現代物流、鄉村旅游等產業用地納入年度用地計劃,在建設用地指標上給予保障。圍繞特色產業發展需求制定金融產品供給清單,重點開展政策性保險、擔保融資、經營權抵押融資、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數字農業貸款等多樣化、個性化金融服務。
推動鄉村產業發展意義重大。要始終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科學合理優化鄉村產業布局,拓展鄉村產業鏈條,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
來源:鄉村振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