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史學習】回憶雷鋒:我們的幸福從哪里來?
編輯:admin 時間:2023-06-19 08:45
孫桂琴:雷鋒生前輔導過的學生。1960年10月10日,雷鋒被遼寧省撫順市望花區建設街小學聘請為校外大隊輔導員,并在學校開展了勤儉節約“三件寶”活動。1971年,為紀念雷鋒,學校更名為雷鋒小學。
七十多歲的孫桂琴家書房里掛著一幅巨大的照片,上面是雷鋒正在和孩子們一起讀書。雷鋒左手邊有個大眼睛的小姑娘,正一臉孺慕地看著雷鋒,她就是當時只有9歲的孫桂琴。
這張照片是孫桂琴最為珍惜的,照片里的故事也是她最常講給孩子們聽的,不過她的“百寶箱”中可不止一個故事,還有珍藏了60多年的紅領巾、兩張珍貴的草稿紙、一個今天的年輕人從未見過的木制補襪板……
在后來的歲月里,孫桂琴努力學習、積極工作,從中國醫科大學畢業后成為一名軍醫。60多年過去了,她仍然清楚地記得和雷鋒交往的點點滴滴?;貞浿?,她的臉上浮現著孩童般的純真,話語里充滿溫情與敬意,仿佛回到了60多年前,雷鋒叔叔就在她的眼前。
學校里來了位大朋友
1960年的金秋,雷鋒來到撫順市望花區建設街小學,成為校外大隊輔導員。當學校團支部書記將一條紅領巾系在雷鋒胸前時,他激動得哭了,對孩子們說:“幾年前我摘下紅領巾,今天我又戴上了它,以后我就是你們的大朋友了?!?br/>
雷鋒個子不高,走起路來特別精神,這是孫桂琴對雷鋒的初印象。當校外輔導員,雷鋒十分盡責。他時常來學校給同學們講故事,總能把大道理講到孩子們的心坎里。
很快,孫桂琴就引起了雷鋒的注意,他很細心地發現了這個年齡小、個子也小,怯生生地站在后排的小女孩,總是會把她拉到身邊來,親切地叫她“小桂琴”。
有一個場景,孫桂琴記得特別清楚。一次,在跟同學們聊天時,雷鋒問:大家知道我們的幸福從哪里來嗎?孩子們七嘴八舌,大多數人都在說:“是爸爸媽媽帶來的,他們照顧我們,送我們上學!”雷鋒聽完大家的話,半天沒說話,若有所思地看著墻上的毛主席像,然后流淚了。轉過頭來,雷鋒看到了孫桂琴:“小桂琴,你還沒有回答呢。”孫桂琴正好有話要說:“叔叔,幸福生活是不是毛主席帶來的?”雷鋒眼前一亮,將孫桂琴一把抱了起來,接著講起了自己的苦難童年,“同學們得知雷鋒叔叔是孤兒,從小受了許多苦,都十分難過,同時也深深記住了他講的話,‘幸福生活是共產黨帶來的,要好好學習,長大了報效祖國’?!睂O桂琴回憶。
有一次,孫桂琴上學要遲到了,她一路跑到學校時,發現紅領巾掉了,就拿在手里。在校門口,雷鋒一眼就看見了她,叫住她,把紅領巾給她系好,囑咐她說:“小桂琴,每天上學前要把紅領巾系得緊一些,要愛護紅領巾,因為它是紅旗的一角,也是我們少先隊員的標志?!边@條紅領巾,孫桂琴一直珍藏到現在,雖然邊角破損,有些褪色,但仍然是她最寶貝的東西。
1961年夏天,雷鋒帶孩子們到農村幫助農民拔草,有的同學把秧苗當野草拔掉了,雷鋒十分心疼,他手把手地教孩子們把莊稼重新栽好,然后領大家去向農民伯伯道歉。有的同學不理解,雷鋒告訴大家:“你們都是少先隊員,知道少先隊的隊禮是什么意思嗎?它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潤物無聲,在后來的歲月里,孫桂琴無數次地想起雷鋒叔叔這句話,時刻提醒自己: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雷鋒叔叔教我補襪子
雷鋒叔叔來了,不僅帶來了他的故事,也帶來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孫桂琴是礦工子弟,家里不太寬裕,鉛筆盒是爸爸用木頭刻制的,書包是媽媽用花布縫的,剛上學時,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從商店里買來的新鉛筆盒、新書包。
有一次班里上書法課,孫桂琴忘了帶紙筆,跑回家去取時,在校門口遇到了雷鋒。雷鋒知道后,幫她找了一支用線纏好的舊毛筆和兩張寫過字的草稿紙,用紅藍筆在紙的反面畫了方格,方便寫毛筆字。孫桂琴有些為難,怕其他同學笑話,雷鋒說:“用這樣的紙一樣能練出好字,爸爸媽媽掙錢不容易,從小就要學會節省,從一點一滴做起?!?br/>
交作業的時候,老師知道了這件事,把這兩張紙貼到黑板上,讓同學們一一走上前去看,號召同學們向她學習?!皬拇?,我們的寫字本正面用完了用背面,兩面都用完了就在上面練毛筆字。”孫桂琴的眼中滿是懷念,“現在我的小孫女也是這樣,寫字本正面用完了,背面用來當草稿紙。”
雷鋒還教會了孫桂琴補襪子。有一次,幾個孩子去雷鋒的營房找他,發現他正在補襪子,覺得很好奇,雷鋒就手把手地教大家,孫桂琴學得最起勁。那時候補襪子要用木制的補襪板,孫桂琴學會之后,“承包”了家里所有的補襪子活計,她還把木襪板帶來學校,課余時間幫助同學補襪子。1964年,孫桂琴在雷鋒的幫助下學會了補襪子的故事還刊登在當時的《中國少年報》上,并收到了1000多封讀者來信,給了她很大的鼓勵。
后來,雷鋒又在學校里開展了勤儉節約“三件寶”活動,把自己親手做的節約箱、儲物箱和針線包送給孩子們,影響了許許多多的同學,大家跟著雷鋒學會了艱苦樸素,學會了勤儉節約,而孫桂琴那一再修補的鉛筆盒、花書包也一直用到了上初中。
一生牢記自己是雷鋒輔導過的學生
講到雷鋒的犧牲,孫桂琴幾度哽咽。
1962年8月15日,是建設街小學開學的日子。就在這天,一個噩耗傳來:雷鋒被送到了西部醫院!大家都不敢相信,孫桂琴和幾個孩子一路跑到了雷鋒所在的運輸連,又從連隊跑到西部醫院。她說:“大家都說雷鋒去世了,我們當時還小,不懂什么是去世?!备糁T,看到雷鋒頭上裹著紗布,鼻子里塞著棉花球,孩子們大聲喊了起來:“雷鋒叔叔!雷鋒叔叔!”他們以為這樣能把雷鋒喚醒……
一生牢記自己是雷鋒輔導過的學生,在離開雷鋒的日子里,孫桂琴把雷鋒作為人生路標,把學習雷鋒、宣傳雷鋒、輔導少年作為一生的使命。從16歲當下鄉知青起,孫桂琴就邊勞動邊宣講雷鋒精神,走上續寫雷鋒故事的道路。
1969年的一天,孫桂琴作為模范知青到省里開會,省委宣傳部的一位同志找到她,拿出一張小照片請她確認??吹竭@張照片,孫桂琴頓時淚流滿面:這正是自己送給雷鋒叔叔的照片,上面還有雷鋒親筆寫下的“孫桂琴”三個字。原來,當時有一批外國友人要來參觀,了解雷鋒事跡,相關部門想要選幾名雷鋒輔導過的學生參與接待,部隊的同志就把當年夾在雷鋒日記本里的這張照片提供出來,正是循著這張照片的線索找到了孫桂琴。在一個多月的接待中,孫桂琴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也就是從那時起,她萌生了要參軍、要接過雷鋒的槍的夢想。
1969年底,年度征兵開始,孫桂琴因為平時表現突出,不但光榮入伍,而且如愿來到雷鋒生前所在的沈陽軍區工程兵部隊。后來,孫桂琴又就讀于中國醫科大學,畢業后成為一名軍醫。
軍旅生涯46年,孫桂琴14次被軍以上單位評為標兵,榮獲沈陽軍區學雷鋒金質獎章,兩次榮立二等功,3次榮立三等功。退休后的孫桂琴依然沒有停下腳步,她在151所學校擔任校外輔導員,宣講的腳步幾乎走遍了全國。
不知不覺中,孫桂琴又講了兩三個小時,記者抬頭望向墻上的照片,雷鋒的笑容仿佛更加燦爛。
來源:遼寧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