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史學習】永葆“一根燈芯”好作風
編輯:admin 時間:2023-05-11 06:48
井岡山時期,由于國民黨軍事上的“圍剿”和經濟上的封鎖,根據地軍民的生活十分艱難。上山后不久,部隊就宣布了關于用油的規定:各連辦公時用一盞燈,可點三根燈芯;不辦公時,即應將燈熄掉。連部留一盞燈供帶班、查哨等用,但只準點一根燈芯。按規定,毛澤東同志晚上辦公時用的油燈,完全可點三根燈芯,但他為節省用油,一直堅持只用一根燈芯,在昏暗的油燈下學習、寫作。借著一根燈芯的微弱光亮,毛澤東同志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經典著作,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進方向。
一根燈芯的微光,不僅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程,也映襯出我們黨和軍隊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長征途中,朱德親自帶領“野菜調查小組”成員尋找野菜;“千里躍進大別山”期間,劉伯承、鄧小平帶領部隊自己動手縫制冬裝……革命先輩勇于吃苦、百折不撓,于逆境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壯舉,為新時代黨員干部砥礪奮進立起了標桿。習主席強調:“抓改進工作作風,各項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堅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面對國際戰略競爭新形勢,面對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三步走”征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各級黨員干部重任在肩、使命如磐,必須永葆“一根燈芯”好作風,進一步增強艱苦奮斗的內在自覺。
永葆“一根燈芯”好作風,要具備堅如磐石的政治定力,始終信念堅定、直面挑戰。“中國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徐特立在革命低潮時入黨,并以57歲高齡參加長征,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始終保持堅強樂觀的態度。新中國成立后,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的他,為更好適應工作需要,制訂了一個20年的學習與工作計劃,每天忙個不停。實踐證明,有了精神上“鈣”的支撐,就能心胸開闊、眼界高遠,就能在逆境中不沉淪、不搖擺,保持定力與韌性,做到“風雨不動安如山”。新征程上,黨員干部要以先輩為鏡,始終把牢理想信念“總開關”,自覺加強黨的創新理論學習,不斷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無論何時都保持理論清醒、政治堅定;堅信“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在困難面前不低頭、艱險面前不退縮、重任面前不懈怠,勇于迎接工作中的任何難題挑戰。
永葆“一根燈芯”好作風,要涵養敢為人先的信心志氣,始終獨立自主、開拓創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經濟落后、工業和科研基礎薄弱,資金設備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我國科研工作者突破一個個技術難關,創造了“兩彈一星”奇跡;“八一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馬偉明率領團隊連續艱苦攻關,鍛造出一件件制勝深藍的國之重器。習主席強調:“不管條件如何變化,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志氣不能丟。”解決自己的問題,只有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道路,自立自強、勇攀高峰,才能掌握關鍵核心技術,事情才能辦得成,辦得好,贏得發展主動。新征程上,黨員干部要把立足自身、敢于創造的雄心壯志貫穿到干事創業的各方面全過程,敢于提出新理論、開辟新領域、探索新路徑、研討新辦法,在獨創、獨有上下功夫,闖出一條謀發展、促改革的新路子。
永葆“一根燈芯”好作風,要保持愈強愈慎的謙虛之心,始終戒驕戒躁、永不懈怠。“即使我們的工作得到了極其偉大的成績,也沒有任何值得驕傲自大的理由。”須知,“從來沒有而且不可能有一種革命,保險不要進行長期的、艱苦的、可能充滿重大犧牲的斗爭”。前進道路上,要奪取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新勝利,我們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貪圖安逸、不愿繼續艱苦奮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驕傲自滿、不愿繼續奮發作為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工作中,我們要激揚“一萬年以后,也要奮斗。共產黨就是要奮斗”的豪情,牢記“在艱難困苦的時候需要艱苦奮斗,在物質條件優越的時候也需要艱苦奮斗”的教誨,保持慎終如始的清醒頭腦和一往無前的奮斗韌勁,想出思路“破題”、找出辦法“破冰”、拿出措施“破局”,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干好每一項工作。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