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編輯:admin 時間:2023-04-18 06:10
深入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高效融合,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是人多地少國家延長農業產業鏈、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從產業業態的視角,按照“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的理念思路,打破產業層次與價值利益鏈中的藩籬,從而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首先,應注重促進農業與農產品加工業的融合發展,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其次,應注重促進農業與第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提高農業的價值創造和就業吸納能力。第三,應著力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社會化生態農業發展,這是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的重要方式。一方面,推動種植業與養殖業的結合,并與工業、物流業、休閑旅游業、服務業等多元化業態進一步融合,形成“農業+”多業態發展態勢。另一方面,注重農業多功能性的開發與利用,結合本地資源環境條件推動農業多功能開發和多元價值實現。
充分發揮政府與市場分工協同效應,完善鄉村產業振興長效機制。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既要加快市場機制改革,也要推進政府職能轉換。政府引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政策規劃、示范引導和投入撬動三個方面,而市場引領作用則體現在投資引領、產業融合引領、帶動致富引領三個方面。進一步發揮政府與市場分工協同效應,是構建鄉村產業振興長效機制的重要保障。首先,轉變政府職能,將相關職能賦予市場和市場組織。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制度保障,市場主體來進行具體實踐。其次,完善產權制度,向市場主體賦權賦責,實現要素市場化。政府主導構建與市場制度相匹配的產權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要素配置、主體激活、產業競爭、效率提升等方面的作用。最后,充分發揮企業的引領作用,注重培育和凸顯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主體先進典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加強科技成果轉化的金融支持,提升鄉村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強化農業科技支撐作用,是提升鄉村產業創新能力的當務之急。應發揮現代農業技術對鄉村產業振興的支撐作用。完善現代農業技術體系,不僅要依靠科學技術本身應用效率的提高,還要依靠科技應用主體對技術進步的適應能力以及相關體制機制的變革。應發揮信息技術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支撐作用。發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結合地方農產品特色,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電商等產業模式。應加強金融支持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撐作用。鼓勵探索財政、金融協同支持鄉村產業發展的路徑,鼓勵地方財政支持政策和金融、保險、擔保等部門協同發力,幫助農業主體增強抵御風險的韌性。以涉農高校科研院所為依托,加強企業與高校間的科技成果轉化與實踐聯結,帶動地方農業企業及農戶的產業發展。
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激發鄉村產業振興活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市場變化反應靈敏,采用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的意愿強烈,具有發展現代農業產業的優勢,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有效路徑。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以農民為主體,通過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參與并分享鄉村產業振興的收益。要培育新型農業組織,從傳統的農業生產組織和主體中跳脫出來,如培養一批有“一懂兩愛”情懷的人才,創新“三位一體”的組織制度等。要創新出臺創業融資支持政策,創新體制機制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提供更為便利的信用擔保,加大政策性銀行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支持力度。
推動完善小農利益分享機制,提升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有效結合。通過構建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可以讓小農戶參與農業全產業鏈并獲得穩定的收益,進而促進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有效結合。在推進鄉村振興、小農戶對接大市場的過程中,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以參與經營合作的各方利益為紐帶,以追求最低成本實現利益最大化為目標,以各方投入為基礎搞好利益分配,增加小農戶的收入分配比重。結合當地實際,創新利益分享的具體形式。積極依托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的輻射帶動作用,建立和完善多元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股份合作、訂單合同、服務協作、土地流轉等利益聯結模式充分實現小農戶與其他農業主體的利益共享。
來源: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