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史學習】八路軍開赴抗日前線
編輯:admin 時間:2023-04-03 05:38
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后,迅速開赴抗日前線。此刻,抗日戰爭正處在戰略防御階段。這個階段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日軍分路深入中國廣大領土,對中國正面戰場的攻勢達到頂點;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開展敵后游擊戰爭,并迅速壯大起來。
當時,國民黨表現了一定的抗日積極性,國民黨軍隊曾進行了平津、淞滬、忻口、徐州以及保衛武漢等戰役,并取得臺兒莊戰役的勝利,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但是未能從根本上扭轉戰局。
1937年12月13日,日軍占領南京后,進行了長達6周駭人聽聞的血腥大屠殺,中國平民和解除武裝的軍人被槍殺、焚燒、活埋以及用其他方法殘忍殺害者,達30萬人以上。無數婦女遭到蹂躪殘害,無數兒童死于非命,1/3建筑遭到毀壞,大量財物遭到掠奪,昔日繁華的古都成了人間地獄。侵華日軍一手制造的這一滅絕人性的大屠殺慘案,是駭人聽聞的反人類罪行,是人類歷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頁。面對極其野蠻、極其殘暴的日本侵略者,具有偉大愛國主義精神的中國人民沒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空前斗志,堅定了抗日救國的必勝信念。
八路軍到達山西抗日前線后,即取得平型關戰斗重大勝利。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主力在平型關伏擊日軍,首戰告捷,一舉殲滅日軍1000余人,擊毀日軍汽車100余輛,繳獲一批輜重和武器。接著,八路軍三個師又配合國民黨軍隊進行忻口戰役,相繼取得雁門關伏擊戰、夜襲陽明堡日軍機場等勝利。忻口戰役歷時20余天,是華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的一次戰役,也是國共合作抗日配合得較好的一次戰役。
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振奮了全國軍民的抗戰信心,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聲望,使許多人由此相信共產黨不但堅決抗日,并且是有能力戰勝敵人的。朱德在家書中寫道:此戰使“全線士氣為之一壯。如各軍都同我們一樣,那就不難打退敵人和消滅敵人”。
在深入敵人后方以后,八路軍應該怎樣作戰,怎樣打擊敵人?黨確定了基本的是游擊戰,但不放松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的作戰方針。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軍事戰略上實行了重大轉變,就是由土地革命戰爭后期的運動戰向抗日游擊戰爭轉變。
來源:《中國共產黨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