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富裕】讓糧田回歸“良田”
編輯:admin 時間:2023-02-28 06:33
推進經濟發展建設,鄉村振興是必經之路。促進城鄉共同富裕,發展農業是主線。習近平總書記在“三農”工作中著重強調,要將初級產品的供應視作一個重大的戰略性問題。牢牢守住國家糧食的安全底線,謹防觸碰國家的返貧紅線。只有端牢我們中國人自己的飯碗,確保筑牢實現共同富裕總目標的“承重墻”,方能讓嘔心瀝血搭建起的這座經濟大樓在暴風雨中屹立不倒。
架起耕地使用的“高壓線”。有效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應牢牢牽住政策制度的高壓紅線,嚴格控制耕地的建設使用,讓每一片土地,每一畝良田以高標準的形態“破土”。應充分依靠天然的地理優勢和深厚的歷史經驗,發揮旗幟力量的引領作用,為全省的農業經濟發展筑牢“壓艙石”。各級部門更是要扛起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政治任務的大旗,為即將到來的春耕備好萬全之策,打響有準備的糧食生產第一槍。
擔任良田管理的“好地主”。村里有了田地,誰來管,如何管?深入貫徹全面保護耕地的部署精神,設置分層、分級、分塊的“田長”保護機制,落實相應的主體責任,形成一環扣一環,一級抓一級的農田管理機制。完成上級布置的“規定動作”,清理騰退“沉睡”的閑置用地,喚醒其應有的勃勃生機。根據屬地基本農田布局,自創“自選動作”,調整糧食生產功能區。對不宜作為糧食生產功能區的,按照“總量不減、質量不降、集中連片、局部調整”原則及時進行調整修編。
增設產業回報的“儲錢罐”。農業發展是關乎億萬勞動人民生計的基礎產業,也是城鄉發展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政府要加大獎補力度,做強政策激勵,讓村民舍得把田讓出來,放手把田干出來,充分調動村民回歸種糧的積極性,讓每個莊稼人口含“定心丸”,胸懷“定心石”,腳踏“墊腳石”,警惕返貧的現象發生,讓村民在自家門口增收致富。
我們應時刻以耕作共同富裕大田的農民身份,抱有憂患意識,把耕地非糧化的工作提上日程,護好自己的“米袋子”,握穩自己的“菜籃子”,讓種糧種出更好“豐”景,收獲更好“錢”景。
來源:https://www.jiceng.org/xyxx/106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