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富裕】 繪就共同富裕“民生畫卷”
編輯:admin 時間:2022-06-24 08:54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民之貧富,國之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一項造福民生事業,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要以咬定目標、苦干實干、久久為功的勁頭,推動民生建設、保障民生需求、釋放民生紅利,在服務高質量發展中扎實推進共同富裕,齊心協力描繪共同富裕“民生畫卷”。
推動民生建設,既要“走穩步子”,又要“邁開步子”。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下好民生建設這盤棋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注重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兩者相互促進,缺一不可。量力而行就是要“走穩步子”,堅持“有多大鍋就下多少米”,不能脫離實際硬干,更不能好高騖遠蠻干,要順應社會發展規律,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一步一個腳印地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務與目標要求,這既是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民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盡力而為就是要“邁開步子”,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把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根本前提,將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民生領域,創新探索“共同富裕之路”,如建設共同富裕示范鄉村、共同富裕實踐試點,推動產業轉型、深化農村改革、加快城鄉融合,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保障民生需求,既要“富民口袋”,又要“富民腦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統籌物質富裕與精神富裕一體推進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題中應有之義。一方面,物質富裕在一定程度上是精神富足的先決條件,可以為精神文明建設創造物質條件;另一方面,更高層次的精神文明塑造,能夠為物質文明建設發揮導向作用。如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新變化,我們要應民之所需、辦民之所求,以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為契機,在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收入的基礎上,持續在精神文明建設上發力,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活動,推進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升,堅持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足雙軌并行、協調發展,讓人民既“富口袋”,又“富腦袋”。
釋放民生紅利,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雖然發生了變化,但是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仍未得到解決,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實現共同富裕是階段性和長期性的辯證統一,需要經歷若干動態發展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并駕齊驅。共同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沒有差別的同步富裕,更不是整齊劃一的均等富裕,而是全體人民的富裕。辦好這件民生大事,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按兵不動,我們要循序漸進、統籌謀劃,做到思路清、方法明、舉措細,因時因勢因地制定時間表、路線圖,把總目標分解成一項項切實可行的目標任務,分階段推進分步驟實施,摒棄“大鍋飯”“一窩蜂”思想,積小勝為大勝,在持續做大蛋糕的過程中分好蛋糕,努力形成人人享有更多改革發展紅利的格局。
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任重道遠,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我們既要全面理解并把握共同富裕的深刻內涵,還需在實踐探索中凝聚共同奮斗、砥礪同心的團結力量,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書寫共同富裕時代答卷。
來源:共產黨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