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大學干部培訓——武漢用好抗疫“大思政課” 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編輯:武漢大學 時間:2021-08-13 09:17
圖為武漢舉辦百年黨史宣講活動。新華網發
武漢深厚的革命底蘊,淬煉出鮮紅的精神底色。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武漢譜寫了眾志成城的壯麗史詩。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年,武漢以偉大抗疫精神為“大思政課”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砥礪初心使命,激發前進動力,從線上線下持續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在線下,武漢組織專家學者、老黨員和抗疫楷模、精英志愿者等人群,組成市委宣講團和17支區級黨委宣講團、15支青年宣講團,成立市、區200多支宣講小分隊,推動黨史宣講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進青年集聚區等,在全市掀起學習黨史的熱潮。據統計,宣講團已累計宣講5000多場次,聽眾超過200萬人。
武漢還打造“黨史宣講進校園”“青年大學習·一起學黨史團課”“永遠跟黨走·百名先模說成長”等20多個黨史宣講品牌。這些宣講團推出包含抗疫精神等68項黨史專題宣講精品課程,為“大思政課”提供了優質教材。
此外,武漢舉辦了“英雄戰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武漢保衛戰”專題展,持續開展“平凡中的偉大——我身邊的抗疫英雄故事”作品展,推動抗疫精神常學常新,教育引導干部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武漢對全市紅色場館進行維護升級,并推出《英雄城市百年榮光》原創展覽,目前各場館接待觀眾超125萬人次。
在線上,武漢市推出《黨史學習名家談》《百年征程憶初心——武漢紅色故事匯》《百名優秀共產黨員憶黨史》《引領》《尋找21顆初心》系列專欄和特刊,依托直播平臺開展“紅色基因代代傳”系列直播,舉辦“戰‘疫’一線黨旗紅”等26場專題直播,累計吸引3200萬人次觀看。
依托“學習強國”武漢平臺,武漢市委講師團舉辦黨史知識挑戰賽,參賽選手達22.7萬人,累計提交答卷突破567萬份。在嗶哩嗶哩網站,武漢開設“云講國寶”專欄,打造“線上+線下、橫向+縱向”的黨史學習教育品牌,弘揚紅色精神。
圖為武漢舉辦百年黨史宣講活動。新華網發
在抗疫“大思政課”和黨史學習教育大背景下,武漢不斷加強基層社會治理,使黨史學習教育落到為人民服務的實處。
武漢市東湖新城社區里,老黨員自發成立“老東湖巡邏隊”,隊員從最初6人壯大到76人。老東湖巡邏隊由社區老黨員、離退休老同志、老干部等組成。疫情期間,他們封閉在家,得到社區干部、志愿者的關心和幫助。武漢“解封”后,社區幾名老同志聚在一起,商量如何發揮余熱,回報社區和居民。在社區組織下,他們重拾原東湖村巡邏隊老袖章,成立老東湖巡邏隊,負責環境治理和治安防控工作。
圖為武漢組織志愿者集中培訓學習。新華網發
據統計,自2020年8月起,武漢市動員14.9萬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1793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對口聯系1428個社區,建立起居民“下單”、社區“派單”、單位黨組織“接單”、下沉干部“搶單”服務模式。
從修剪花草樹枝到維修門禁系統,再到化解矛盾糾紛,一些社區難以解決的“急難愁盼”問題得到化解。當居民家中起火“冒煙”時,當電梯故障停擺時,當暴雨洪災來襲時,下沉黨員第一時間來到群眾身邊,成為一股優化社區治理的強大力量。
此外,武漢大作“志愿服務+”文章,開展文明交通、鄰里守望等志愿服務關愛行動,讓服務百姓更“冒熱氣”“接地氣”。
今年“五一”期間, 武漢市文明辦發動2萬余名“紅馬甲”堅守1400多個志愿服務崗,在人流密集處疏導客流、為游客講解紅色歷史、關愛老弱病殘群體。在紅色文化場館、熱門景點、交通路口、火車站,志愿者熱忱服務市民和游客,展現出英雄城市文明風采,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