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召開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研討會—— 武漢大學專題學習研討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編輯:武漢大學 時間:2021-07-05 09:53
武漢大學為了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6月29日上午,武漢大學黨委召開專題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 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貫徹落實舉措。
校黨委書記韓進,校黨委副書記沈壯海,黨委常委、副校長徐業勤,黨委宣傳部、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辦公室、本科生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國際交流部、外國語言文學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國際法治研究院、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等部門、學院和科研機構負責人出席會議。沈壯海主持。
會上,與會人員觀看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視頻,圍繞國際傳播工作從不同角度闡述觀點并進行了熱烈討論。
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強月新領學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他詳細梳理了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關于國際傳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重點從習總書記講話的時代背景、主要內容和指導意義三個方面解讀國際傳播建設的必要性,將習總書記有關國際傳播工作的重要論述提煉為功能觀、體系觀和規律觀,強調此次講話精神對于領導干部、新聞媒體及其從業人員、高校學科建設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國際法治研究院院長肖永平認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要求我們轉變傳播理念,通過開放、有效交流增進國際社會對我國發展的認同。他認為每個公民都是信息傳播者,要樹立國際傳播意識,增強國際傳播能力;要建立多部門傳播體系,發揮民間傳播作用來開展國際交流;要建立國際傳播媒體平臺,拓寬傳播渠道和路徑,利用海外自媒體發聲,實現傳播平臺和內容的本地化。
新聞與傳播學院單波教授在書面發言中介紹了我校新聞傳播學科特色,以及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并提出個人思考。他強調,應當以數字溝通時代的跨文化傳播理論與方法創新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國際傳播研究、人才培養、智庫建設水平,發揮“比較+跨文化”的綜合優勢,克服“重技術與技巧,輕問題與意義”的問題,加強跨文化傳播學、比較新聞學、國際傳播等相關課程,聚焦海外涉華輿情、跨文化傳播能力建設等議題。
外國語言文學學院編譯中心主任熊偉從認知、態度和行為三個層次介紹個人學習心得。他指出,在認知上,應對國際傳播能力形成清晰認知,厘清它與“全球傳播能力”“跨文化傳播能力”等概念的相同與差異之處;在態度上,要闡釋好對待傳播能力的態度問題;在行為上,要整合多方資源,為提升國際傳播能力服務。
國際交流部部長李曉述結合對外交流工作,就加強我校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發表見解。他建議,完善工作機制,搭建全方位的國際傳播工作平臺;依托專業院系,培養復合型人才;激發區域研究活力,提升國際傳播效率;加強中外人文交流,打造海外傳播平臺;重視國際學生的思想引領,培育傳播中國的國際力量。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陶軍圍繞國際傳播的難點與靶點提出看法。他認為,國際傳播的現實問題是有理論說不出、傳不開,需要從“講什么、對誰講、如何講”三方面入手,以好故事為選題,拿出高品質成果,形成“易懂、可愛、有趣”三種國際傳播特色,助力話語體系、科研平臺、常態化機制的構建。
武漢大學廣播電視臺副臺長吳江龍介紹了當前中國高校以及學校開展國際傳播的情況,提出高校開展國際傳播應從傳播理念、話語體系和機制體制等方面著力,通過建設運營國際新媒體矩陣,策劃制作適應國際傳播的內容,構建全方位、多渠道的國際傳播格局,從而提升高校海外形象和國際聲譽。
在討論環節,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院長余敏友結合國際法的專業知識,強調國際新聞報道應該遵循真實可信的原則。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唐皇鳳圍繞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議題,認為應該在國家利益與戰略博弈的視角下理解全球媒介格局,中國學者應該提煉中國實踐、提升理論研究能力以重構話語體系。
徐業勤指出,高校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要轉變傳播理念,用互聯網思維把握國際傳播的規律;要構建對外話語體系,策劃制作適應國際傳播的內容,滿足海外受眾的傳播需求,提升高校國際傳播效能;要建立健全國際傳播媒體平臺,不斷提升武漢大學在海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沈壯海指出,應從學校與國家兩個層面,思考提升國際傳播能力的可能路徑,既要有頂層設計,又有具體落實方案。他認為學校開展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一要為國際傳播提供理論支撐,既要研究中國,也要研究傳播;二要建強學科平臺,升級跨文化傳播研究平臺;三要加強國際傳播人才建設,在新聞傳播學框架下培養后備人才;四要推出骨干力量,在國際傳播中發出強有力的聲音;五要建立服務國家開展國際傳播的有力支點。
韓進在總結講話中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下大力氣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首先,我們要加強國際傳播的教學科研相關工作,關鍵是落實到學科建設、平臺搭建、隊伍增強、教學改進等實際工作之中,從生活實際中精選教學案例,為學子傳道授業、答疑解惑、正本清源。其次,我們要明晰國際傳播的概念,建立教師隊伍共同認可的實踐標準,積極發揮高校職責,傳播良好導向的社會價值觀。在此過程中,努力支持學科平臺建設,打造領軍型人才。
培訓聯系:13377850637(姚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