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大學博士生宣講團“三個引領”深入推進黨史宣講 引導廣大青年勇做時代新人
編輯:網絡 時間:2021-05-10 17:20
武漢大學博士生宣講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論述,注重思想引領、創新引領、服務引領,高質量推進黨史宣講工作,堅持用青年視角闡釋黨的理論、用青年話語宣傳黨的主張、用青年擔當踐行黨的要求,努力普及黨史知識,引領廣大青年學生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堅定理想信念、銘記初心使命,積極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
注重思想引領,把握黨史宣講的育人導向。一是用黨的創新理論培根鑄魂、啟智潤心。博士生宣講團將黨史學習作為提升政治站位、強化使命擔當的重要手段,切實從黨史學習中激發信仰、獲得啟發、汲取力量,通過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黨史宣講,教育廣大青年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百年初心歷久彌堅,黨建提質開啟新程”為題,舉辦“鯤鵬講壇”高校研究生黨建主題交流營,開展武漢大學研究生黨建會黨史學習教育專題研討班,不斷提升講師的宣講水平和服務能力,厚植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二是深化理論研習,提升理論宣講的時代感與吸引力。定期邀請中央、省、校各級宣講團的領導和專家共同備課,并聯合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理論組織開展16次集體備課會。以開天辟地、改天換地、翻天覆地、驚天動地、頌百年風華等五大主題,打造34個黨史宣講精品課件,不斷提高全團黨史學習教育水平,在專題宣講中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三是立足學生實際,推動理論宣講落地落實。開展清明學黨史奠英烈主題活動,通過緬懷革命英烈,激勵講師賡續優秀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參加籌備“百校研究生頌百年——慶祝中國共產黨100周年網絡接力學習‘四史’”活動,團結100余所高校優秀青年講師,為黨史宣講貢獻青春力量。立足湖北,將黨史宣講與服務湖北地方群眾結合、與破解現實難題結合,堅持做到“群眾在哪里,理論宣講就跟進到哪里”。
注重創新引領,促進黨史宣講的長效發展。一是打造黨史宣講特色活動。在武漢大學“抗疫醫護人員賞櫻”專場活動中主動作為,志愿為賞櫻醫護人員講解黨史中的武大校史和紅色文化,并推出15篇賞櫻醫護人員采訪札記。于武漢“重啟”一周年之際,精心打造抗疫醫護人員賞櫻回顧總結,將黨史宣講與偉大抗疫精神的弘揚有機結合起來。與來訪大連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組織開展聯學黨史、示范宣講,實地講解黨史中的武大,推動高校研究生黨史宣講和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二是創新網絡宣講模式。主動將網絡新媒體技術與黨史宣講有機融合,構建聯合志愿宣講、抖音微宣講、“鯤鵬云”線上預約宣講“三位一體”的宣講體系。不斷提高網絡宣講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分兩批推出“鯤鵬云”黨史宣講預約課程,累計設置64個專項預約主題,方便受眾“點單”,課程菜單廣受青年歡迎。三是推動高校宣講大聯合。聯合清華、浙大等36所高校,計劃舉辦12場全國高校黨史接力宣講會,目前已開展的6場宣講會中,8位講師登上全國宣講講臺或云平臺。舉辦“偉大精神譜系,百年奮進風華”全國黨史學習教育主題宣講會,聯合兩省五校開展“學習百年黨史,汲取奮進力量”主題宣講;以“學百年黨史、守初心使命”為主題,組織四省六校學生黨支部黨史學習教育主題宣講會, 掀起了高校青年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熱潮。
注重服務引領,打造黨史宣講的特色品牌。建立健全集體研討、共同備課、試講觀摩、評價反饋、品牌塑造等工作鏈條體系,不斷探索黨史宣講常態化長效化工作機制。一是宣講育人有溫度。堅持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在宣講育人過程中發揮青年黨員的示范引領作用,如“全國最美大學生”“抗疫先鋒”趙東、“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喬雨等,他們積極宣講黨的創新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發揮朋輩示范作用,與宣講團共成長。二是宣講內容有深度。以武漢大學紅色校史為依托,打造一批黨史宣講特色微視頻,以毛澤東、周恩來、董必武、陳潭秋、羅榮桓、李四光、聞一多、李達等在武大學習或工作過的前輩感人事跡為宣講重點,開展系列紅色故事宣講,引領廣大學生站穩人民立場,不斷提高宣講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說服力。三是宣講工作有效度。截至目前,已組織97人次講師開展黨史宣講100余場,直接覆蓋11668人,讓黨的創新理論和紅色故事“飛入尋常百姓家”。黨委研究生工作部楚龍強部長在全省高校宣傳部長專題研討班上,作“到基層一線宣講新思想”大會主題交流發言。博士生宣講團成員付玉璋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央宣講團來校調研時,向中央宣講團成員曲愛國同志匯報博士生宣講團開展黨史宣講的做法與成效;在武漢大學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成立大會上,付玉璋專題匯報博士生宣講團黨史宣講的工作進展及重點推進計劃。博士生宣講團開展黨史宣講的事跡被全國高校思政網、湖北日報、湖北衛視等媒體宣傳推廣。
(供稿:武漢大學 左征軍 司文超 黃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