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休教育工作者伍新木積極出謀獻策
編輯:武漢大學 時間:2020-04-08 19:13
“習近平總書記批示兩山醫院怎么用?武漢市政府提出平戰結合短期保留從長計議的建議,下午省委常委會專題議決回復習近平總書記,為此火急召陳孝平、馬丁多位院士,華科武大三位院長還有我一同急議。我提了五點建議,與會者高度認同,我做的許多事派上用場了!”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伍新木高興地說。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伍新木始終走在抗“疫”一線,先后參與了多次有關疫情的研討會,并受武漢市長的委托研究“武漢大健康產業的發展”相關專題。伍新木在《關于武漢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中指出,武漢要在習近平總書記大健康思想理論引導下打造健康之都。打造健康之都,要有很高的政治站位,高遠的建設目標,重點在用規劃、策劃引領好建設主體,協調好、服務好各項工作。“兩山”醫院的用途要服從以上構想。
在《全面恢復發展經濟,駕馭好新基建這匹頭馬》的咨詢報告中,伍新木提到,中國疫后恢復發展經濟,靠新基建這匹頭馬,做好“新”字文章,除了涵蓋鐵、公、機、房地產業這些傳統的基建產業之外,應特別關注新基建之新。關注新境外、新域外之新;新灣區、新流域、新區域之新;新網絡、新樞紐、新布局之新;新交通工具、新交通模式之新等。新基建之“新”還指向新產業、新能源、新智慧、新信息、新康養、新生態、新農村、新農業、新水利等建設中涉及到的基建的新角色,比如5G基站、充電樁等。新基建的先手在補短板,彰顯體制優勢,率先破除各類障礙,助力新基建發展。
在《在中國疫情走向終點 世界疫情走向中點時的中國選擇》的咨詢報告中,伍新木提出,我們一直要有兩線作戰思維。在中國奮起抗擊疫情時,以美國為首的反華勢力,一直幸災樂禍,添堵添亂,等待中國成為“疫國”,順勢落下圍堵中國的鐵幕。所以“武漢抗疫”之戰,一開始就是國運之戰,武漢勝,則中國勝。3月10日,中國疫情開始走向終點,而世界疫情卻開始走向中點、高點。在石油危機疊加疫情危機背景下,暴發歐美券、債、期市暴跌兩熔斷的危機;霜雪疊加,引發系列次生災害;美國、意大利、伊朗、日、韓成為震中區。這些因素都從整體上惡化了全球經濟格局和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我們在全面走向復工復產的時候,一定要有清醒的宏觀視野,一定不要有盲目樂觀的心態,一定要有兩線作戰思維,一定要有和抗疫一樣的戰斗精神、戰斗準備。
他提出“將疫中疫后最困難群體納入精準扶貧特定對象”,不要簡單化,不要漫灌,極個別實施救助。大量的是通過政策制度安排,有明確的指向(特困群體),有積極的(促進復工復產、就業、力所能及的勞務等)、綜合的措施合力來解特困之困。
關于疫后如何復工復產的問題,他指出,一是要以抗疫迎難的心態復工復產,要有以后游擊戰甚至持久戰的心理準備。要正視這場大疫對我國經濟、對生產、對生活的深刻影響。二是要以變的心態復工復產,不只是簡單地恢復至疫前的常態。一定要關注國際背景變了、貿易環境變了、市場亮點變了、產業格局變了、業態變了、許多人生活習慣變了。三是要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心態復工復產,要適應變化的世界、市場、業態。要繼續弘揚抗疫的精神,深化改革,提供持續不竭的發展動力。
伍新木提出大健康時代要來了的觀點,指出要做好“社區經濟”這篇大文章,要順勢而為,將“無疫社區”建設推進到社區經濟社會的綜合建設。“疫情、悲情、災難”催生了大健康經濟時代的到來。疫前,人們已有共識,高管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壽、高壽不如高興、高興不如健康。一切以人為本,人以健康為中心。中國會真正迎來一個大健康產業全面大發展的新時代。
伍新木還提出“尋找發展新亮點,月亮、星星都可有”的觀點。他認為,2008年金融危機,中國啟動四萬億,劍指“鐵、公、機”,這是月亮。當下不能坐等尋找“月亮”的決策,建議滿天星,除加速已批在建的若干重大項目外,再加批一批新項目:醫療衛生短板、大健康產業、中醫藥產業、康養產業、新一輪小城鎮化建設、城市社區功能服務、區塊鏈產業、義務教育升級、保障水平提升等。
伍新木表示,他將在5月籌備一個網絡大論壇,組織千名教授討論“武漢健康之都”建設,并形成一個十萬字建議提交給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