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城區心理健康教師培訓第三期圓滿完成
編輯:武漢大學 時間:2019-12-12 15:09
搭建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橋梁
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關鍵構成。為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自今年9月21日起,德城區教體局正式啟動心理健康教師培訓。12月5日,第四屆心理健康教師培訓在干趙小學舉行,全區中小學共有40名心理健康教師參加。

“體驗式”心理教育培訓?感受孩子的心路歷程
本次講師為馮崢,藝術學碩士,有二十年藝術教育經驗,她以教育劇為切入點,理論與事例相結合,講課與操作相結合,通過體驗式與藝術化教學方式,讓所有參與教師了解兒童的發展規律,老師們進入其中,自己創作故事,自己創作情況,在糾紛中尋求解決辦法,獲得能力提升。“教育戲劇可以給孩子帶來強烈的心理和積極的情感,讓孩子通過角色來表達自己,心理和情感會同時成熟,給孩子帶來豐富準確的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拉伸身體表達能力和意志力,領導能力和做事的創造力。"在課程中,馮崢通過道具、服裝、音樂、套裝、臺詞、表演,讓老師演奏、感受孩子的心靈課程,不斷挑戰自我,打破瓶頸。
此外,在前三期培訓中,心理專家圍繞泥塑是藝術療愈、個人生命傳記、音樂療愈三大主題,通過體驗式及藝術化的教學方式,讓每一位參訓老師詳細了解一個人的發展過程。
全面培養教師?感受能力搭建與學生溝通橋梁
“自從我參加了訓練,我就能理解孩子們偶爾的任性,并學會如何梳理他們的情緒。”提起培訓對教學工作的影響,德州學院附屬小學老師董彩麗表示,學院附小十分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心理健康課程展示、聽課評課、經驗交流等,分享優秀教學方法,本次培訓進一步提升了她與學生的溝通技巧。“十幾種角色的演出方式,我不僅樂在其中,還陷入了深刻的思考。在我未來的工作中,我會理性地對待不同性格的孩子,深入觀察,看到他們的天賦和特殊技能,為他們提供情感支持,幫助他們找到自我,快樂地成長。"新湖南路小學教師趙強表示,新湖南路小學建立了“四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這與培訓中的教育理念相吻合,使他更加清楚地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本次培訓活動的總負責人果芳表示,本次活動旨在通過藝術與身心、音樂與身心等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能力。每個學習階段都有不同的主題,教師的收獲也不同。例如,泥塑藝術愈合是一種表達內心和情感世界的方式,也是一種使我們身心平衡的媒介。戲劇課程將通過感知和與外界聯系的創造,將兒童天生的靈性轉化為取之不盡的創造力。
多渠道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護航青少年成長
心理健康教師培訓是德城區教育體育局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縮影。近年來,學校加強了心理健康課程的主渠道,普及了心理健康科學知識。依托心理咨詢室和咨詢室,開展有針對性、有效的心理咨詢;組織講座、有趣的游戲、課外實踐等心理健康活動,促進學生學習正確的自我評價,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目前,新湖南路小學、德州學院附屬小學兩所學校被評為省級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
接下來,德城區將繼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的配備,1000人以上的學校和1000人以下的城區學校最少配備1名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若干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1000人以下的鄉村學校最少配備1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注重培訓全體教師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將心理健康教育課時納入地方課程或校本課程整體考慮,并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納入課程計劃。中小學心理健康課程或特殊活動時間每學期不少于6小時,中等職業學校每學期不少于8小時。專職教師和非專職專家面向全校學生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每年1年級有1次以上。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開展學生團體心理輔導和拓展訓練,每班每學年不少于2次。
同時,完善心理輔導室建設和運行機制。各學校(包括教學中心)應建立獨立的個體心理咨詢室,不斷加強其功能建設,定期對所有教師進行心理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對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咨詢。各學校應將家庭-學校合作教育工作納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并制定具體實施計劃。通過親子會議、專家講座、專題研討會、親子互動、家庭教育經驗交流等形式,可以幫助家長掌握親子溝通的方法和技巧。